磨砂印(yin)刷,又名(ming)UV仿金(jin)屬(shu)蝕刻(ke)印(yin)刷,是在有金(jin)屬(shu)鏡面光澤的(de)承印(yin)物(如金(jin)、銀卡紙)上印(yin)上一層(ceng)凹凸不平的(de)半透明(ming)油(you)墨以后,經過(guo)紫外光(UV)固化(hua),便(bian)可(ke)生產類似于光亮的(de)金(jin)屬(shu)表面經過(guo)蝕刻(ke)或(huo)磨砂的(de)效(xiao)果(guo)。
磨砂印(yin)刷油墨印(yin)刷制品(pin)具(ju)有明顯(xian)的蝕刻效果搜索,墨膜飽(bao)滿,立體感強(qiang),而使所包(bao)裝(zhuang)產品(pin)盡顯(xian)高檔化,已被煙標、酒(jiu)標、化妝品(pin)、保健品(pin)等包(bao)裝(zhuang)彩印(yin)行(xing)業廣為(wei)使用。
然而,該工藝(yi)一個最(zui)常見的問題就是(shi)墨層模切爆線(xian)。
墨層(ceng)爆線的原因
1.墨膜厚、脆
磨砂油墨顆粒粗,其中添加劑顆粒直徑約為15~30μm,經過絲網印刷的墨層厚度可達100~150μm,且墨膜表面粗糙不平,再加上承印材料為非吸收性材料,油墨對其附著力差,因而墨膜具有厚實。脆性大的特點,在受到較大壓力時極易出現爆裂。
2.印刷后干燥不當
磨砂油墨印刷后經過UV固化裝置時,被照表面溫度過高,聚合反應繼續,固化后墨層自動爆線。
3.模切壓痕操作不當
模切壓痕質量是影響紙盒外觀質量的主要因素。模切刀、壓痕鋼線選擇不合理,使用不當等都是引起墨層爆線的主要原因,如模切刀遲鈍等。
4.紙張處(chu)理不當
紙張的結構、印刷前及印刷過程中的處理不當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。紙質太差或紙張含水量過低使紙張脆性增大、韌性降低,也會導致墨層爆線。如紙張未經調濕處理或半成品存放不當,導致紙張含水量偏低,經高溫、壓光后紙張變脆,受壓后就容易開裂。
墨層(ceng)爆線的預防
1.正確設計磨砂圖案
設計時,磨砂圖案應盡可能避開包裝盒成型處,要距離壓痕、模切位置至少2~3mm,避免模切時破壞磨砂油墨,以利于突出立體感。
2.選擇合適的磨砂油墨,合理(li)控(kong)制墨層厚度(du)及UV固化溫(wen)度(du)按(an)干(gan)燥方(fang)式。
首先要保證絲網目數與粒徑相互適應。一般粗砂用150-200目,中砂用200—250目,細砂用300—400目的絲網。其次,在印刷過程中根據油墨粒徑的大小正確選擇油墨的黏度,粗砂一般控制在2000±100CPS,中砂控制在3000±100CPS,細砂控制在3500土100CPS,盡可能少加油墨添加劑,選擇合適的UV燈管。UV燈管功率建議在10kW左右,UV固化設備上必須配有冷卻裝置,一般采用大口徑抽風道并在燈管上安裝水冷卻裝置,這樣可避免卡紙在通過光固裝置時產生熱變形以及紙張發脆現象。
3.合理設計、安排模切工(gong)藝
紙盒的完美形狀來自正確的模切壓痕。金(銀)卡紙和磨砂油墨的性質決定了模切壓痕工藝的復雜性。
4.保持適宜的溫(wen)、濕度
金(銀)卡紙(zhi)(zhi)在印刷前(qian)需進行調(diao)(diao)濕(shi)(shi)處理,使其含水(shui)量(liang)穩定。半(ban)成品存放期(qi)間(jian)及模切(qie)加工期(qi)間(jian)應注意保(bao)持車間(jian)溫、濕(shi)(shi)度(du)的恒定,保(bao)證紙(zhi)(zhi)張具有合適的含水(shui)量(liang)。原紙(zhi)(zhi)質(zhi)量(liang)越(yue)差,紙(zhi)(zhi)板越(yue)干燥,印刷品出現爆線的幾率(lv)就(jiu)越(yue)高。如遇天氣變化異常,則應及時(shi)調(diao)(diao)整(zheng)模切(qie)加工時(shi)間(jian)及模切(qie)刀版的制作(zuo),切(qie)忌(ji)在紙(zhi)(zhi)張、墨膜較脆的情況下(xia)模切(qie)。